■人物简介
易中天,1947年生,湖南长沙人。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长期从事文学、艺术、美学、心理学、人类学、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。2005年起,易中天在CCTV-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,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,受到追捧。

■易氏语录
●如果每个人都是大老板,这就意味着地球上剩下不了几个人了。
●要讲“法治”,而不是“法制”,法律制度有好坏之分。恶法执行得越彻底,越是糟糕,危害越大。
●墨子要是看了张艺谋的《英雄》,不扇他两耳光才怪。
●能吃能睡,没心没肺。
●当面叫哥哥,背后摸家伙。
●爱可是坏东西,因为有爱就有恨,有亲就有疏。
●奖、惩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
●你是一个怎样的人,就做怎样的人。
●世俗的标准就是幸福的指标吗?只要自己做得好,过得很快乐,你就是幸福的。
■精彩问答
问:现在面临经济危机,很多企业都面对救市这个难题,对于法家所提倡的“法治”,您觉得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?
答:治国要听法家的。但在古代法家理念中,企业中没有一样可以直接拿来用的。因为在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没有企业的概念,古代只有作坊,不可能找到有关企业的治理方式可以直接引用。要利用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。如今经济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,市场不规范。你能借鉴一点是一点。治国听法家,育人听儒家。
问:在您6月中旬的博文《余秋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》中,你写到“出来混的,总是要还的”。你认为,出来混,公众人物有哪些是需要还的?
答:作为公众人物,你要付出很大的代价,做不愿做的事,听不愿听的话,比如学术超男,在发明这个词的人看来,超男与超女一样,是过眼云烟。尽管听起来不爽,你还是得承受。同时,身边的人也要受到影响。我弟说过:“自从你出名了,我们都没有名字了,别人介绍我们的时候都说这是易中天的弟弟。”
问:对现代人做人有什么看法?
答:做人是每个人的事,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,只能自己来谱写,没有应该这样、应该那样。我不主张人生有模式来效仿,不主张做什么样的人,只主张不要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,明确什么绝对不能做 。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,就好像小公司老板和企业大老板是没有区别的,企业发展重要是把企业和企业家分开来讲,企业家要为员工的福利、未来考虑,对于个人来讲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■讲座摘要
战国天下大乱是“资产重组”
古人的“天下”是一个国家联盟,最高领导人是“天子”。天下是总公司,天子是总经理,天是董事长。天子分封诸侯,建诸侯国,这就相当于分公司,董事长是天子,总经理是国君、诸侯;诸侯国又再分了一次,就是大夫的家,大夫的家相当于子公司,董事长是诸侯,总经理是大夫。
从天子的“天下”,到诸侯的“国”,再到大夫的“家”,形成了西周的政治、经济制度。三级所有,层层转包,独立经营。分公司、子公司独立经营、自负盈亏。
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,就在于这个结构被打乱了:一些分公司、子公司力量的变化,有的子公司把分公司吃掉,有的分公司甚至要取代总公司。这可以理解为一场“资产重组”。问题在于,这种“资产重组”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则、法律制度公平竞争,而是不讲信义、不讲规矩、强取豪夺。越来越多的人感到,得想个办法来拯救这个世道,提出各种救“市”方案,于是有了先秦诸子。
儒家:主张计划经济
首先是孔子。拿什么来救“市”?孔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犯上作乱,他的办法就是回到西周,回到总公司、分公司、子公司的模式;孟子更进一步提出要天下太平,就要搞计划经济。
孟子举例说,假如一户人家8口人,5亩宅基地,100亩田,一家人可以在里面种桑树养蚕,可以养猪狗,这样一来50岁的老人就有丝棉衣穿,70岁的老人仍有肉吃。但是,这个主张显然不可能实现,因为“资产重组”过程中得到好处的公司不可能把好处吐出来。
所以,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吃不开的。在礼坏乐崩的形势下,面对如狼似虎的暴君、权臣、猾吏、刁民,儒家的学说注定了是对牛弹琴。
墨家:国企改革
墨子不认同孔子的思想。在墨子看来,弱肉强食才是社会的病根。
墨子提出“救市”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公平、公正的合理社会,每个人各尽所能、自食其力,按劳分配,其主张如同“国企改革”宣言。墨子还主张机会均等:“官无常贵,而民无终贱”。墨子思想的宝贵之处在于“言利”,互利互爱,也就是“兼爱”,这是中国最早的“双赢”观念。
因为墨家只强调劳动和艰苦的生活,反对娱乐和休息,老百姓受不了。而且墨子说“官无常贵,民无终贱”,这和当时的世袭制度是根本冲突的。
道家:不救
道家的救市观点很简单:不救。为什么不救,因为没得救。
庄子认为,最好的世界,是不需要拯救的,最好的领导,是“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”,也就是说统治者就像山顶上最高的树叶,是领导,但是恬淡无为,不影响“野鹿”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道家认为,天下大乱根源在黄帝头上,因为他要治天下,越治越出问题,越出问题越治。恶性循环,最后天下大乱。因此,道家的救市方案就是不治,翻译成现代流行的话,叫做“不折腾”。但这个方案是理想主义的,天下已然大乱,又怎么回得去呢?
法家:法治比人重要
法家以韩非为代表。韩非吸取了道家虚静无为的思想。他认为君主非但应该“无为”,简直应该“无能”,万一领导人是聪明人,那就要“装傻”。
这是法家高明之处。他知道简单的道理:人是靠不住的,靠得住的只有制度,要“以法治国”。法家强调,在世袭的前提下,接班人不可能永远是圣明的。制度不能够按圣人的标准设计,只能按常人的标准设计。制度比人可靠,制度做好了,就像电脑程序一样自动运作,领导要做的就是启动程序。
韩非还说:赏就要赏得终生难忘,罚就要罚得倾家荡产。赏罚要到位、公平,这是法家最宝贵的一笔遗产。但是法家之法是君王立法,法家设计的整个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君主的一人独裁和专制统治,所以秦虽然以法家学说强盛吞并六国,却二世而亡。
综上所述,儒、道、墨、法四家各有优点,但必须一视同仁、抽象继承、现代阐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