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界营销评论-讯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(A·H·Maslow)1943年提出了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。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:一是人主要是受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所驱使的需求动物。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,当个人满足一种需求之后,就会产生另一种需求。二是人类所追求的需要具有普遍性,这些需要有层次之分。
1.生理需要(Physiological needs)
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,包括食物、水、住所和睡眠以及其他方面的生理需要.马斯洛认为,“人是永远有需求的动物”,在一切需要之中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。如果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,那么其他需要均会被推到次要地位。我国2000多年前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提出的观点“衣食足则知荣辱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2.安全、保障需要(Safety needs)
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,安全需要即成为主要需要,这是一种免于身体危害的需要。安全需要包括:心理安全,希望解脱严酷监督的威胁,避免不公正的待遇等;劳动安全,希望工作安全、不出事故,环境无害等;职业安全,如希望免于天灾战争、破产等;经济安全,希望医疗、养老、意外事故有保障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,人就会感到威胁与恐惧。
3.爱和归属需要(Society needs)
包括友谊,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。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,如结交朋友,追求爱情的需要。爱的需要包括给予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。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,而是广义的,体现在互相信任、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。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、经历、生活区域、民族、生活习惯、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,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,无法度量的。
4.尊重需要(Esteem needs)
人的归属感一旦得到满足,他们就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。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、自主和成就感;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等。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,而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自信心。
5.自我实现需要(Self actualization needs)
指个人的成长与发展、发挥自身潜能、实现理想的需要。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。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,不断完善自己,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,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。 |